影响施工预算的因素
从实际的施工预算投入运营的情况来看,大多会出现所花资金超出预算值的问题,而该预算的影响往往来源于施工建设的本身,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这些影响源为角度开始思考,把握住根源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根源展开调整和管控,从而提高预算的高效性,并在基于分析情况产生的源头上探究处理解决的方式,优化之后的成本预算结构和预算质量。
1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得以体现,首先是预算人员对实际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了解不足,不知道施工的具体成本金额,以及项目建设水平和项目建设的对应标准,在对施工所需材料或者施工具体要求情况掌握不齐全的前提下难以做到完整且准确的成本预算。其次,出现一些比如说定额套用等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预算准确性,预算金额由于某个环节的定额分配不当最终拉高或是拉低了预算与实际金额使用的比例。最后,影响到预算的主观因素还包括有对工程量估算的不准确,比如说该项目所涉及到的面积或者需要使用的全部材料和设备仪器应当有多少,以及后期该项目在维修和保护中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等,对工程量的范围尚未琢磨清楚使得工程预算结果难以接近实际需求。
2客观因素
在建设项目施工预算的客观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客观因素里的最突出是材料的费用问题,在实际施工成本使用中材料的费用往往都会极大的超出成本预算,且材料金额限定也占有了预算的较大份额。在对材料所需的资金确定中虽然是有参照国家对施工原料进购价格标准,但往往会由于物价等问题会使得材料价格在某一段时间范围中出现或高或低的波动,该波动对材料价格确定就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客观因素中还有外界影响,当项目施工投入进了实际的施工运营阶段后常常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不能按照预定工期完成任务,工期的延误显然会增大成本预算,因此在进行预算的同时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情况。最后,项目施工预算中,所采用的预算方法不同所产生的预算结果也不同,且针对同一个施工项目来讲,都能得出不同的预算金额,这也给预算管控带来了一定难度,难以确定最为正确的预算金额,因此,统一并规范预算体制建设对提高建筑施工成本管控有重要意义。刘永华